这事儿闹得挺大的,昨天也就是2025年8月31日,乒超联赛第三阶段男团常规赛里,许昕居然2比3输给了个18岁的小伙子费浚航,这小子还没世界排名呢,简直就是个大冷门。许昕作为东京奥运冠军,世界乒坛老将,这场球打得让人直挠头。比赛过程中,他好几次向裁判指出对手发球有问题,但裁判就是不搭理,结果许昕一气之下模仿了下对方的动作,反倒被罚了。这事儿一出,网上炸锅了,赛后许昕在社交媒体上就发了俩字“回家”,大家伙儿都觉得他这是憋着火呢。而且,就在不久前,他刚弄了个新公司叫“乒乒乓乓”,这前后脚的事儿,凑一块儿挺有意思的。

先说说这场比赛吧。上海地产集团对先锋乒羽陈静俱乐部,最后上海队3比2险胜,但许昕的单打是第四盘,他对上费浚航。五局比分是8-11、11-3、11-5、9-11、9-11。许昕先丢一局,然后连扳两局,眼瞅着领先了,结果后两局被逆转。重点是发球争议,费浚航的发球抛球角度老是偏,超过30度,按照国际乒联规则,这属于违规,得罚分或者警告。可裁判没动静,许昕投诉了至少三次,裁判就挥手让继续。许昕忍不住,在第二局还是哪局来着,学着费浚航的动作发了个球,裁判立马吹哨,判他违规警告。这前后待遇差太多了吧,许昕的情绪肯定受影响,后面的球打得就没那么稳了。

这不是许昕第一次遇上发球问题,乒乓球圈里发球规范一直是个老话题。很多人说,现在年轻选手发球花样多,抛球不垂直,角度大,容易干扰对手判断。但规则在那摆着,裁判执行不一致,就容易出事儿。这次事件一曝光,网友们可没闲着,有人直接说“做不到公平判罚的比赛,不打也罢,昕哥全运会见”。还有人觉得许昕这“回家”俩字,是在表达对判罚的不满,甚至有人猜测他会不会退赛啥的。实际上,许昕赛后没多说什么,就那俩字,但这在体育圈里,已经够引起热议了。媒体报道也多,腾讯新闻网易搜狐都发了文章,标题大同小异,都提到了争议判罚和爆冷门。

展开全文

不过,许昕现在35岁了,年龄摆在那,状态起伏正常。加上他有家庭,有生意,精力分散也难免。老婆姚彦,当年也是国乒队员,东亚运动会女单冠军,因为队规不能恋爱,她退役去上海体院进修,一直支持许昕。他们俩2003年上海市队认识的,现在有两个孩子,生活挺稳定的。许昕除了打球,还当了亚洲乒乓球联盟副主席,2021年10月的事儿,推动亚洲乒乓发展。2023年他创了Xuperman体育品牌,开乒乓球体验馆,推广这项运动。现在又搞了这个新公司,上海许昕乒乒乓乓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,8月前成立的,注册资本100万,姚彦当法定代表人,许昕通过另一家公司持股70%。业务范围广,体育场地经营、食品销售、酒类经营、餐饮服务啥的。估计是想转型,结合体育和商业,办培训、卖周边、开餐厅啥的。

这公司名字“乒乒乓乓”挺接地气的,听着就跟乒乓球有关,估计是想玩点文化推广。许昕这些年,没少参加活动,综艺啥的,曝光率高。但也有人说他分心了,训练少了,这次输球就有人在知乎上讨论,说他公司要打理,活动要参加,还带娃,年龄又大,球感不如从前。从比赛看,他和队友周恺的配合还行,但单打确实露了怯。费浚航这小将,18岁,没排名,但潜力大,体能好,速度快,抓住机会就逆转了。知乎上有个回答,说先锋队总比分2比2扳平后,决胜盘上海队赢了,但许昕的失利是亮点。

话说回来,这判罚争议不是个案,乒超联赛裁判问题时不时冒出来。有人在搜狐文章里说,运动员发球规范刻不容缓,得加强培训。许昕作为老将,平时挺低调的,这次发火也算罕见,平时他被叫“国乒老好人”。但这事儿让他不寻常地反应大,赛后没握手啥的报道也有,不过没确认。 Sina体育说,他模仿发球是抗议“回抛”违规,但裁判只罚他,没罚对手。这让球迷觉得不公,评论区全是支持许昕的。

从更大角度看,这事件反映了乒乓球规则执行的痛点。国际乒联规则明确,抛球必须垂直向上,不少于16厘米,角度不超过30度。但实际比赛,裁判主观性强,尤其国内联赛。许昕这次遇上,估计也憋屈。网友热议中,有人提全运会,那可能是他生涯最后一战,粤港澳大湾区全运会,2025年的事儿,他计划以教练员兼球员身份参加。之后估计退役,专注公司和推广。

公司这块儿,上海许昕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是母公司,持股全资“乒乒乓乓”。股权穿透图显示,许昕70%控股。业务不止体育,还涉餐饮食品,估计想建综合体,球馆加餐厅,吸引家庭消费。许昕的Xuperman品牌已经开了体验馆,教球卖装备,这次新公司扩展了,可能是长远规划。体育明星转型商业常见,马龙他们也都有副业,但许昕这步走得早,结合他的副主席身份,能推动更多基层发展。

球迷反应挺一致的,觉得许昕委屈,有人说“昕哥别气,全运会加油”。YouTube上也有视频,标题像“许昕怒了!乒超遇裁判不公平判罚”,点击不少。知乎问题“许昕2比3败给费浚航,如何评价”,回答多从年龄、状态分析,没人黑他。反而夸费浚航敢拼,但也点出判罚影响了节奏。

总的来说,这事儿虽小,但戳中了体育公平的点。许昕作为偶像,处理得低调,只发俩字,就引发这么多讨论。未来他公司运营好了,能给乒乓球注入新活力。希望联赛改进规则执行,让比赛更干净。许昕的路还长,从赛场到商场,他这转变挺现实的,不少运动员都得面对。粉丝们也别太急,他经验在那摆着,不会轻易倒下。

事件后续,许昕现身机场报道也有,说他戴口罩帽子,挥手告别,放弃剩余两场。腾讯新闻说,他可能真“回家”了,没继续打。这让事儿更添戏剧性。球迷担心他情绪,但也理解,35岁老将,遇不公,休息下正常。

整体看,这不光是场球赛,更是体育生态缩影。规则执行、运动员转型、公平竞争,这些话题值得深思。许昕的故事,接地气,从小练球到奥运冠军,再到创业,普通人能从中看到坚持的价值。希望他全运会发挥好,给生涯画个圆满句号。公司“乒乒乓乓”,听着亲切,未来说不定成品牌。体育圈需要这样的人,推动发展。

最后,球迷们多支持正版周边,公司产品出来试试。许昕这事儿,提醒大家,体育不止胜负,还有规则和人情。